山海經生物系列之 刑天

『關於 刑天 』2022/11/03

第三部 永生聖物 龍皮顱鼓之奪寶蠕蛇玉珮裡提到軍火商人朱本闕手中握有的那個嘎巴拉就是以半顆刑天頭顱和巫姑血製成的聖物,龍皮顱鼓。那麼這篇就來淺說一下刑天將軍的故事。

山海經一書一開始的時候是寫做『形天』或是『形夭』。

在神話傳說中祂本來只是炎帝身邊的一個文臣,擅長音樂,曾創作出《豐年詞》、《扶犁曲》等詩曲幫炎帝祝壽。

後來根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炎帝和黃帝在阪泉展開三次大戰,最後黃帝勝出,收編炎帝的部分部落後組成炎黃部落。這就是有名的阪泉大戰。

戰後形天跟著炎帝移居到南方,但是蚩尤不服,他想復仇雪恥。本來形天想加入戰役但是被炎帝阻止。當蚩尤戰死的消息傳來後,形天憤恨難平手持戰釜和盾牌殺過去和黃帝單挑,最後被皇帝的軒轅劍斬下頭顱。

(備註:軒轅劍一詞出自於臺灣的網路遊戲公司,我採取這個名字主要是黃帝的父親有熊氏居軒轅之丘,號軒轅。那麼不管當初黃帝拿的是哪把軒轅氏家的劍斬下形天的頭顱都可以稱為軒轅劍。)

黃帝害怕這樣還是殺不死形天便把祂的頭埋在了常羊山。但沒想到形天還是活了過來,沒有頭顱的形天以雙乳為眼睛,肚臍眼為嘴巴繼續持著戰釜和盾牌朝著天空不斷揮舞狠劈,發誓要替蚩尤報仇。

因此才有了《海外西經》的這段記載: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形天從某個角度來說可以算是壯志未酬的悲劇性人物,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人們也很佩服祂努力的執念和毅力,所以陶淵明在讀了山海經之後寫下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來讚頌祂不屈不撓的精神。

據說,形天後來也寫成刑天就是從這首詩開始的。而這位無頭將軍也從此成為一位有名字的天神及戰神。

關於蚩尤有各種各類的說法,有說他是屬於神農氏炎帝姜姓部落的一支,也有說祂本是黃帝部落的一支的。但不管是那類祂和黃帝曾展開大戰基本上應該是無誤的。涿鹿之戰後,以蚩尤為首的部落有些人留了下來加入黃帝部落。

炎帝、蚩尤、黃帝被稱為中華三祖。雖然戰敗但蚩尤依然是以勇猛戰神的形象活在後人心中。即使以漢人為中心的史書書頁中常常把祂的面貌描述成野蠻人的負面姿態,然而苗族卻非常的尊崇祂。

還有件非常有趣的事,據說蚩尤的坐騎是食鐵獸亦即大熊貓也就是上古神獸豼貅。別看大熊貓萌萌懶懶的牠跑起來的速度可不慢。

明 蔣應鎬繪本

清 吳任臣 繪本

回應

發表留言